
电流100万安培乐发乐发,电子温度达1.6亿摄氏度,综合性能得到极大提升。
近20年时间研究,七国超200亿美元(折合约1600亿人民币)投资,ITER计划历经两次延期,至今仍未进入运行阶段。而中国却凭一己之力突破人造太阳“双亿度”。
人造太阳,也称核聚变能源装置。通过模拟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原理,用海水中的氘为原料,在地球上以人工形式创造出另一个“太阳”,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安全高效、清洁环保的能源。


电流100万安培,电子温度达1.6亿摄氏度,综合性能得到极大提升。
相关媒体报道称,中国环流三号示范电站可实现1.2万千瓦时单次运行释放,年设计量10亿千瓦时,可满足37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。



此外,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,也在今年证实了上亿摄氏度1000秒的持续稳定运行的可行性,而早在2023年时,这一时间还只能持续43秒。中国向聚变工程的实践应用又迈进了一大步。
如今中核旗下聚能变能源有限公司,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“中国环流四号”,目的是验证其高温超导磁体。区别于传统托卡马克装置采用的低温超导材料,高温超导磁体预计使得聚变装置体积缩小到其几十分之一,进一步推动其商业化的开拓。
未来随着核聚变技术的持续发展,人类无限能源的预设或将成为可行的现实。
当年欧美专家声称的“中国不可能在ITER前,自己建成可控的聚变反应堆”,如今也成了一句笑话。近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不断突破,也向世界宣告了只要我们想做,必然能够完成,且领跑世界。
杨方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